温和性猪瘟的诊断和治疗

猪瘟又称烂肠病,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、热性、败血性传染病。由H群强毒株引起的猪瘟,被感染猪呈急性经过,由B群弱毒株引起的猪瘟,被感染猪呈亚急性或慢性经过。2005年3月7日,沧州市某猪场的猪陆续发病,经诊断确诊为温和性猪瘟,现将此情况报告如下。

一、基本情况

该猪场于去年12月份由本场自繁仔猪150头,全部作为育肥猪饲养。自今年3月上旬,该场畜主发现猪群中有部分猪只食欲减退,渴欲增加,便秘与腹泻交潜出现,皮肤、四肢下部有出血斑、出血点,结膜潮红,无分泌物,体温40℃稽留。畜主疑为附红细胞体病和猪肺疫混合感染,用血虫净和长效土霉素进行治疗,治疗10天未见明显疗效,期间猪群发病率由15%上升到85%,病情有加重趋势,有5头发病猪只躯体衰竭,2头死亡。

1.临床症状

该病来势较慢,病程较长,主要表现为初期发热,体温在40℃左右波动,食欲不振,渴欲增强,盆血、衰弱,常卧不起,行动缓慢无力,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,中后期皮肤上出现血小点,有的皮肤坏死,结痂、脱壳,出现稽留热。

2.剖检变化

剖检可见鼻端、鼻镜、下唇、耳壳、颌下末端有点状出血,有的扩展到肩臂部、腹股沟部、乳房和会阴部,有豆大或融合成大小不等的出血症,指压刀刮不褪色,颈部、肩前、腹股沟、肠系膜淋巴结肿胀,口腔粘膜坏死,扁桃体化脓坏死,喉腔粘膜有出血点,有支气管肺炎发病症,心冠脂肪和二尖瓣、三尖瓣出现出血点,脾脏边缘有绿豆大成串黑色梗塞状出血,肾乳头有散在出血点,回盲瓣及大肠粘膜可见轻度肿胀。

二、防治措施

1.对发病猪进行隔离。

2.对圈舍、用具、饲槽进行彻底消毒,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。

3.对腹泻较重的猪只用安乃近、双黄连注射液对症治疗。安乃近5~10毫升/头,双黄连注射液10毫升/头肌肉注射,用葡萄糖和樟脑合剂进行耳静脉输液。

4.对假定健康猪群进行紧急免疫注射。猪瘟兔化弱毒疫苗10头份/头。

5.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对发病猪进行疫苗干扰注射。体重15~60千克的发病猪肌肉注射20头份/头,体重60~120千克的发病猪肌肉注射30头份头,对发病的种公、母猪肌肉注射40头分/头。

三、讨论与小结

1.通过流行病学、临床症状、病理剖检变化,确诊该猪场的猪只患有温和型猪瘟,经过对病猪进行对症治疗和疫苗干扰,对假定健康猪群进行预防注射,对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处理,病情得到控制。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,猪群恢复正常。

2.通过问诊得知,畜主没有对该群仔猪进行猪瘟疫苗注射,这是猪群感染该病的主要原因。同时说明畜主对猪群防疫的知识缺乏,重视程度不够。

3.患猪瘟的典型症状是肠系膜淋巴结剖检出现“大理石”样,脾脏边缘呈现硬结的梗塞状出血,肾脏呈“麻雀蛋”状,回盲瓣上及大结肠的粘膜有黑褐色的“钮扣”状溃疡,断奶仔猪骺线增宽,在白线的基部有一出带。然而,我们在剖检时只见到脾脏边缘有绿豆大梗塞,肾脏现出血点,而口腔粘膜有坏死灶。根据上述症状分析,是由B群弱毒病毒株所致,感染猪群呈温和型经过。

4.通过问诊得知,猪群的发病率高而死亡率低,这符合温和型猪瘟的发病特征。

5.为了防止本病的发生,一定要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。初生仔猪要“超前免疫”,20日龄时重复免疫,种公、母猪每年进行两次免疫(6~10倍量),圈舍要清洁卫生,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,坚持平时防疫和消毒制度,即可杜绝该病的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