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内猪粮比价跌至5.95∶1,跌破6∶1的全国平均盈亏平衡点,进入《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》设定的蓝色预警区域,部分养殖户出现明显亏损。 当前价格,卖一头生猪赔69元到200余元 高青县是传统生猪养殖大县,拥有规模养殖场42处,年存栏11万头,出栏20万头。 养猪场年存栏4000头,年出栏8000头,有可繁母猪700头。万隆养猪场经理李宗汉说:“目前生猪的收购价低至6.5元左右,这时出栏一头猪我要亏损200余元。”他介绍,自己所饲养的猪,料肉比在3:1,自己配的饲料价格在1.5元,育肥一头230斤的生猪,料的成本需1.5×230×3=1035元,育肥一头猪还需防疫费50元、水电费10元,外加人工费、利息等费用,成本线大约在7.5元,“只有生猪价格在7.5元以上,我才能保本。目前价格,卖一头猪就要赔200余元。” 育肥一头230斤的肥猪,料肉比为4:1,饲料成本为4×1.4×230=1288元,防疫费30元、水电费15元、人工费86元、利息14元,共计1433元,成本线在6.5元左右。孙文学的一份账本清楚记载着近年来生猪价格的波动情况,2011年有记录的销售生猪17次,7.2元—7.9元有4次,8元—8.9元有3欠,9—10元有10次,最高价10元,最低价7.2元,平均价8.7元。2012年销售生猪16次,6.5-6.9元有3次,7-7.96元有9次,8元以上有4次,最高价8.15元,最低价6.6元,平均价7.3元。2011年、2012年平均处于赢利状态,但今年低至6.2元,则出栏一头230斤肥猪要赔69元。6.2元的价格,湾头村养殖户张吉卫同样处于保本或小赔状态。 各项成本都有增加,养殖风险增大 生猪养殖有一个市场周期,一般2年半至3年为一个周期,2013年进入价格低谷期,持续时间有可能达到6个月以上。 春节过后,生猪价格走低,原因之一是年后国内生猪存栏较为充足,而消费减少,需求量少,进入猪肉销售的淡季。从2月24日开始一周内猪价从7.5元跌到6.5元,跌速明显超出市场预期,导致市场出现恐慌情绪。为了尽量减少亏损,生猪纷纷出栏,大量集中销售,猪市供大于求的局面愈演愈烈,生猪价格承压下行,形成恶性循环。其二,定价权不在养殖户手中,部分收购商利用市场周期,故意压低价格。其三,小型养殖户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,供需对接不顺,养殖利益得不到保证。 饲料价格的上涨和人工工资的增长,进一步增加了养殖成本和养殖风险,生猪价格出现较大幅度回落,养殖户大范围亏损在所难免。万隆养猪场工人工资从去年的1500-1800元上长到2000元-2500元,增长幅度在30%。孙文学说饲料价格也在不断上长,春节过后豆粕由原来1.6元长到2.15元,每斤上长0.55元,麦麸由原来0.8元长到1.02元,每斤上长0.22元。 生猪养殖还面临一个难问题。张吉卫年存栏生猪500头,年出栏1000头,周转资金大约需要100万,其中近一半通过银行解决。农业银行推出的惠农卡、农村信用社的“大联保”、邮储银行的小额等都可以贷到款,但因为没有抵押物、难找担保人等原因,额度有限,大多在10万以内。因为缺乏稳定的筹资渠道,导致市场疲软时难以抵御风险,市场畅旺时却又难以扩大生产规模。 理性观望后市,养殖户期盼产业政策“雪中送炭” 理性看待市场周期,“养猪市场有规律,关键看如何把握。看到生猪价格高时就盲目多养,一旦价格下滑,就处理改行,或者干脆弃养,这样养猪肯定挣不到钱。”他对后市仍有信心,预计下半年价格会有抬头。面对市场低迷,他说自己将根据市场价格变化,适当减少补栏,加大对生产性能差的母猪的淘汰力度,多储备可繁母猪。 对于大型养猪场,“关键看管理”,坚持成本优先,强化成本控制,降低养殖成本线,才能避免更大亏损。他希望能成立“产业联盟”,广大养殖户能抱团发展,共同参与市场议价,拥有更多定价话语权。 关部门及时发布生猪及猪肉相关价格信息,以引导市场预期。同时,希望出台更灵活的养殖信贷政策,支持产业发展。 国家从2007年开始出台生猪产业发展政策,对产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。他认为市场低迷时更需要产业政策的“雪中送炭”。他建议国家成立产业发展基金,在产业低谷期,可通过发展基金,对产业进行调控,对养殖户进行补贴,防止养殖户因亏损而轻易退出产业,造成产业的恶性循环。 针对当前生猪产销形势,高青县相关部门采取定点采样、一周一监测等方式,加强对生猪价格的监测,及时通过网站、广播、明白纸等形式发布价格预警,指导养殖户密切关注生猪生产和市场信息,根据市场信息及时调整生产。建议养殖户采取适度缩小规模、调整种猪群结构、加强饲养管理、加强疫病防控等措施,规避市场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