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猪暴发户 这个河南首富把卖房造手机玩电商的一众大佬甩在身后

写作/金错刀频道向辽

河南省南阳市,可以说是岁月不顺。

原名“中原粮仓”,是河南重点产粮区。

如今,“中原粮仓”的光环在几条负面新闻的笼罩下变得黯淡。

比如“加水,车能跑1000公里”的“水氢发动机”,就是在南洋的支持下诞生的一场闹剧。

与“水氢发动机”相比,让南阳人头疼的是未完工的建筑。鼎盛时期的南阳有302处未完工的楼盘,曾被称为“烂尾楼之都”。

如果说南阳有什么好消息,恐怕只有养猪户逆袭的故事才值得细细品味。

他是牧原集团的创始人兼董事长秦应林。

通过养猪,秦应林不仅位列河南首富,还力压雷军、刘强东等位列2020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14位。前20大富豪中,他是唯一一个从事畜牧业的人。

你怎么能把卖房子、造手机、玩电子商务的大佬抛在脑后?

1河南首富,让全公司向猪学习

养猪当首富,绝对不是普通的养猪。

秦应麟养猪,上升到文化的高度——圣猪文化。

来源:牧原官网

有网友分享说,在牧原集团工作,需要在台上背诵500多字的《拜猪》。文章开头如下:

猪的生活就是平凡的生活。

他正常来到这个世界,然后悄悄离开。

当人们看不见他时,他全力以赴。

猪的一生,其实是美好的一生!

猪的精神是牧原人精神的体现。

这本他们视之为标准的《拜猪》,据说是秦应林写的。

这里不仅有“拜猪”,还有牧原集团巨大的“拜猪仪式”;秦应林还将他第一次养猪的日子定为“养猪节”。

秦应麟对猪的喜爱可见一斑。

这样的感情,或许要追溯到他年轻的时候。

秦应麟出身贫寒。 1982年,为了脱贫,他鼓励父亲买了20头猪去脱贫。

虽然现实带来了很大的闷骚,但他心里还是有养猪的问题。 “我处处关注养猪知识,连报纸上的小广告都不会放过。”晚上,他躺在床上,手电筒看书。

为了学技术,他放弃考更好的大学,在志愿书上写了4所农学院,最后考上了河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。

毕业后分配到一家食品公司,但1992年,他和妻子钱颖辞去公职,回到村里,买了22头猪,开始了他们养猪的老本行。

但好景不长。 1995年,他的小猪碎尸万段。他给各大农学院打了电话,也查不出原因,一家人不知所措。

怀孕7个月的妻子甚至带着病猪坐火车到郑州寻求专家帮助,但没有成功返回。秦英林说:“当时死了70多头小猪,大家都绝望了。”

危急关头,河南农业大学致电确认原因。终于,他得到了疫苗,在绝境中活了下来。

“这是知识的胜利。”秦应麟说道。

因此,秦应麟非常重视科技,比如猪舍,已经更新到了12代。他说:“我们有专业的猪舍设计团队,设计猪舍就像设计汽车。”

但是养猪暴发户,以科技为主导的牧原集团被广东温氏集团压制已久,只能是“千年老二”。

很明显,仅靠技术是不够的。

2 如果别人赔钱,他永远不会赔钱

秦应林没有杂念,不玩跨界,只专注养猪,所以猪价的波动对他影响很大。

令人惊讶的是,他从来没有输过任何钱。

有一次,在全国养猪行业大会上,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浩提问:“猪价周期走弱,猪价下跌,饲料成本上涨。我的同事们都在基本不赚钱吧?”

秦英琳的妻子钱英回答说:“我家赚钱了。”

圈内人很难挣到钱,圈外人更是如此。

在金融市场上无所不能的高盛,曾将目光投向我国养猪业,对上中下游企业进行资本安排,却在几年内仓促退出,留下一句“我们真的高估了自己”。

问题是,秦应麟如何在不亏本的情况下做大做强?

直接原因是:养殖效率更高,养殖成本更低。追根溯源,除了技术原因,更关键的是牧原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方式不同。

中国养猪业主要有两大商流。

一种是“农户+公司”的轻养殖模式,即公司为养殖户提供仔猪、饲料、疫苗、药品,委托其繁育。买回来。

一种是“自繁自养”的重资产模式,即:自行设计建造猪舍和养殖设备,统一采购饲料和疫苗,集中雇佣农业工人种猪的整个生产过程,所有环节都掌握在自己手中。里面。

第一种就像“加入”,很容易快速扩展,但很难管理。有些农户会在市场好的时候擅自出售或退出协议。

第二种是“直营”,管理难度较小,管理成本较低,但增加产能需要大量资金和土地,扩张难度较大。

不难猜测,穆远采用的是“自繁自养”的模式。

来源:牧原官网

因为在这种模式下,即使市场不好,也更有可能降低成本并赚取利润。有投资人评价穆远:“别人亏钱他能赚钱,别人赚小钱他能赚大钱。”

比如在养殖方面,牧原更容易做到标准化、规模化,管理效率不是一星。

当牧原被问到一个饲养员可以养多少头母猪时,答案是:一个饲养员可以同时饲养2700到3600头生猪。相比之下,之前一直打压牧原的温氏集团,以家庭农场为基本养殖单位养猪暴发户,养殖效率只有几百头。

牧原养猪场,图片来源网络

最终,企业的所有管理都反映在成本中。

招商证券研究报告指出,在非洲猪瘟发生前,牧原与同行相比,具有每头150-200元的成本优势;非洲猪瘟提高了行业门槛,与行业的成本差距扩大到350元/头。头。

结果生猪价格暴跌,对于同行来说基本是暴风雨,但对于成本较低的牧原来说,只要生猪价格高于成本,就是牛市场。

从长远来看,存在明显的差距。

3 把“最低”的业务变成门槛最高的业务

在养猪行业,有一种反面教材——鹰农牧业。

和牧原一样,雏鹰也是河南的养猪巨头。 2010年登陆A股,成为第一家养猪公司。

不同的是,雏鹰的老板侯建芳非常不安分,从不满足于养猪。

他斥资70亿元,在各种项目上进行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,比如赞助儿子从事电竞、投资沙县小吃、投资能源公司、转型搞金融…… .几乎所有的。浮动。

终于,在2019年养猪行情很好的时候,雏鹰被勒令退市,只剩下可笑的“猪饿死”和“猪还债”和“扇贝跑了”一样可笑。 “笑柄。

就在雏鹰退市之际,牧原集团市值正式腾飞,短短13个月从1000亿到3000亿!

有人说,如果雏鹰养好猪,现在河南市值最高的两家公司都是猪。

同样的人有不同的命运,公司走的是不同的道路,这与创始人关系很好。

与侯建芳不同,秦英林一直专注于养猪——养猪业务占牧原集团收入的95%以上,相当纯。

秦应林说,牧原刚上市时,他经常反思:养猪的人比牧原好,为什么能上市?那个时候国企这么多,为什么发展得这么快?是哪个因素?

他认为,技术和管理的因素只占了一部分,更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企业文化。

“以文化为主导的价值取向,要求我们培养内向和赚钱的能力。专业、敬业、顽强才是正道。”

所以,他养猪赚的钱几乎都被他用来扩大产能,从猪身上拿来养猪。

来源:牧原官网

即使行情不好,秦应麟也敢逆周期操作。他满怀信心地说:“生猪周期的每一次波动,都是一次行业的升级,周期的低谷和疫情会让处于劣势的企业和养殖户彻底退出,但优势却是盈利和发展的契机为企业服务。”

这也是为什么,本该扩张较慢的牧原,反超温氏集团,老二成为老大。

“圣猪文化”不仅仅是说说而已。

结论:

在很多人的印象中,养猪还是一个很低级的行业,技术含量很少。

散养可能不难,但如果是规模化养殖,难度就超乎想象了。

首先是资金,前期投入巨大。万科跨界养猪,一位分析师表示:“不计厂房和养殖设备,万科集团前期需要投资70亿元左右,才能实现年产25万头生猪的小目标!”

其次是技术与管理、猪舍建设、疫情防控、养殖技术等,每一个问题都可能让人头疼。

所以万科招收“养猪人”,要求本科以上学历。没上过大学,不适合养猪……

对于这些人,秦应麟几乎是担心了。他在前年的一个行业论坛上说:

“一听说养猪利润很高,很多老板都找我说要养猪,但我没能说服,卖掉。”

“他们一点都不好。”

我觉得养猪很低,门槛也很低,但我不知道行业没有高低之分,但管理上是有区别的。

即使它看起来像是“最低”的业务,它可能已经被某些人做过门槛最高的业务。